
我學黨史我講院史丨幸福是奮斗出來的,!
“幸福是奮斗出來的!”,,在北京地壇醫(yī)院《永遠跟黨走》主題宣講比賽決賽中,,通過順義院區(qū)行政聯(lián)合黨支部關閣的激情講述,我們感受到了順義院區(qū)發(fā)展的艱辛與拼搏,,感受到了疫情來臨時的擔當與奉獻,,更感受到了大家對未來發(fā)展聚集起來的澎湃力量。
2015年,,對于我而言是不同尋常的一年,,那一年我懷揣著一顆感恩的心來到了地壇醫(yī)院順義院區(qū)。我記得那會兒的分院還正處于停業(yè)7年后的起步階段,,當時的醫(yī)院不僅基礎設施,、醫(yī)療設備破舊,還存在著管理方式落后,、醫(yī)療技術不強等一大堆的問題,,門診量也少的可憐。
由于我們院辦工作的特殊性,,我自然也比別人能夠了解更多“打破僵局”背后的故事,。如何為分院尋找既“符合時宜”又“因地制宜”的開源渠道,領導班子可謂是絞盡了腦汁,。2016年,劍走偏鋒,,首次將科研思路引入分院,建立了目前具有北京市床位數(shù)最多的I期藥物臨床試驗病房,。緊接著又將2017年制定為服務管理年,,記得當時領導總是在會上反復的強調:“以咱現(xiàn)在的技術想要酒香不怕巷子深那是太難了,但提高下咱的服務水平可是墊墊腳尖就能夠著的呀,!”2018年,、2019年又對兩院區(qū)分步融合展開了進一步探索,先后將神經內科,、泌尿外科,、呼吸科平移到了分院。接著又在2020年啟動了腔鏡中心,,再到今年3月剛剛開診便已經嶄露頭角的血液凈化中心,,順義院區(qū)可謂是一步一個腳印地趟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發(fā)展道路,。
記得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“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,是團結之根,、和睦之魂”,,這5年,悄然變化的除了業(yè)務量的還有分院職工的思想,。在肺鼠疫,、新冠兩次大考面前,分院雖不是主戰(zhàn)場,,但我們也在后方默默傳承著地壇精神,,踐行著地壇擔當。
2020年2月,,在院黨委號召下,,順義院區(qū)227人主動請纓要求支援抗疫一線;同年6月,,新發(fā)地聚集性疫情中,,為配合本部騰空轉送患者,順義院區(qū)全員發(fā)力創(chuàng)造了24小時不眠不休騰空病房樓的奇跡……面對著整整100間滿是灰塵,、堆砌著破舊器械的六病區(qū),,我們根本容不得遲疑,用雙手,、用肩膀鑄成了一道道人力防線,,就連平時十指不沾陽春水的95后小姑娘們也毫不示弱地扛起了30多公斤重的鐵架子。
不知不覺天亮了,,200張床位整理出來了,,人力、藥品,、物資全部準備完畢,。就在那一刻,我意識到我們變了,,“特別能戰(zhàn)斗,、特別能吃苦、特別能奉獻”的地壇精神已經春風化雨,、潤物無聲地融入了分院職工的心中,。2020年的這場疫情讓我看到了有別于往昔的“潮白河人”,他們當中有因為參加一線抗疫沒能見生病父親最后一面的護士,、也有狠心舍下孩子留守3個月的媽媽,,而更多的是守護在平凡崗位用實際行動默默支持一線工作的普通人……
“幸福是奮斗出來的,!”順義院區(qū)的明天要靠我們的雙手去爭??!我們深知前方依舊征途漫漫,但我們更加堅信,,只要永遠跟黨走,,在院黨委的帶領下,在全院職工凝心聚力的拼搏下,,我們一定能夠共克時艱,!我們無懼挑戰(zhàn)!我們必將以更加優(yōu)異的成績?yōu)辄h的百年華誕獻禮,!